品質教研|南菁2016屆校友凌一洲帶來的特別講座

    新高考賦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共謀發展。隨著2021年《選科指引》的發布,高考錄取方案的變化,尤其是化學學科迎來了新的挑戰。為更好地轉變化學教學和育人方式,有效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2022年3月2日,南菁高中化學組邀請到了特殊的主講嘉賓——南菁高中2016屆校友凌一洲,來校為化學組的發展出謀劃策。


1.jpg

凌一洲以“原電池”課題開展講座


2.jpg

南菁高中化學組


3.jpg

4.jpg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

    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3、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4、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5、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如何讓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落地,凌一洲基于這五方面的研究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就ㄟ^實驗情境“外顯”學生原有的錯誤概念、用實驗數據反駁學生的錯誤概念、用實驗證據促進學生建立新的開學概念,把實驗教學視為論證過程,激發批判性思維,應用已學知識展開進一步的實驗探究】


5.jpg

 凌一洲用實驗證據引發學生的宏微結合、證據推理、模型認知,最終建立新的科學概念。


6.jpg

凌一洲基于原電池的實驗設計,提出了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關鍵要素

并一步步引導學生建構模型


7.jpg

基于已學知識(原電池模型),設計新的(濃差)原電池,測量電流。


8.jpg

提出原實驗的困難:微觀層面發生了什么?從宏觀層面找不到證據!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該過程標志著學生形成了宏微結合的思維習慣和證據意識(過程性評價)


9.jpg

凌一洲基于原電池的實驗設計,提出了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關鍵要素

并一步步引導學生建構模型


10.jpg

楊校長總結


    楊校長對南菁校友凌一洲表示衷心的感謝。他非常贊同凌一洲在講座中所提到的觀點,新課標、新教材要求教師要從傳統的傳授型教學模式轉型為情境自主探究的典型教學模式。要在課堂上融合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實驗,努力創設有意義的情境、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真正落地等。

    研討活動最后,楊校長對化學組的未來發展分別從由內到外、以點到面、加法減法等幾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和展望,指明了化學組發展的潛力與方向。希望化學組老師們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敢于嘗試,向傳統的教學模式發出挑戰,創設多元情境,融合多方素材,創新科技實驗,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三尺講臺意義非凡,唯有創新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11.jpg

凌一洲與南菁化學組部分老師合影


附:凌一洲簡介

    凌一洲,男,南菁高中2016屆校友,現為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曾獲“全國最美中學生標兵”的稱號,他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權威SSCI、SCI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北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他是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核心成員、無錫市教育年度人物。擔任《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美國化學教育)《化學教育》等多家核心期刊審稿人。他被評為“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全國99名,共青團中央)、 “全國十佳創意之星”(全國10名,中國科協)、“江蘇省大學生年度人物”(全省10名)、“江蘇省青少年發明家”(全省10名,省教育廳),“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標兵”(省教育廳)、“江蘇省省級三好學生”(省教育廳),曾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凌一洲同學從南菁畢業后,依舊潛心鉆研,他每年在中小學兼職開設原創的校本課程(在我校開設多項校本課程),在多所大中小學組織實施原創的科普活動,受到師生好評和中央媒體報道。他創新美育教學方法,開發了多種實驗工具、可視化工具和思維工具以支持學生的審美感受和創造,促進美育的真正落地。以化學美育為主題的研究多次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國際和國內最重要的化學教育類期刊。拍攝的科學攝影作品也曾多次獲獎和展出。凌一洲還為中學生開發了“濃差電池的科學建?!薄坝^察電池中的金屬枝晶”等多個短期課程,原創或改進了“利用圖像處理技術測量微量氣體體積”“鉆石的燃燒”等數十個創新實驗,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同行的好評。相關成果被評為江蘇省課程基地促進育人模式轉型研究成果一等獎,并得到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